2018年12月16日星期日

疾雨催春返

新年前后,风高日烈,唇干土碎,日日盼雨。

风抚花叶瘦
愤剪一云围
骤雨急敲地
催春速速归

07.03.18

2018年11月18日星期日

有肉得吃直须吃

欲将肥油甩
清汤豆腐漂
炙嘬不必停
死后自然消

12.11.18
盼诸事平安

2018年11月4日星期日

爬卓坤山又不成

赠黄欣怡友

夕辞日新落明珠,
洗涤青山白沫敷。
唤友登高期不遇,
新靴寂寞旧人独。

30.10.18
心怡说虽然“靴”乃入声,但是用“鞋”字没有感觉。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夜半刷面子书

月暗浓云束
蕉残暴雨霖
暖被眉更蹙
墙上笑如新

9.9.18
学习使用传统意象。

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

日新新校徽有感

上个星期,就在日新百年校庆之际,爆发了校徽更换风波。没几日,董事会作出了回应,网上的贴文都被撤下了,堵住了悠悠之口,此课题可以说是结束了。更换校徽确实是董事的权利,不过,据闻上半年新校徽就已经定案,只是这么久都没有放出风声说要更换校徽,操纵舆论,而造成这个事件,是相关公关部门的失策。和一些人聊天,发现多数反对更换校徽的理由只有一个,新校徽的设计本身,设计违背了一般的设计原理,以致新校徽的模样不太讨喜。

首先,校徽作为一个标识,最主要还是要夺人注意,易识别,易记忆。一个标示要如何便于识别,首先,构图要简单,线条要简洁。上网看看世界各地教育机构的校徽设计,绝大多数是色块设计,线条分明。而日新新校徽运用了复杂金属造型,看起来就不清爽,也不好记。到时候定制校服上的校徽刺绣的时候,也免不了还要继续简化,否则从成本及空间布局上,不太好控制。

其次,一个标识的色彩选择也必须符合情感共鸣。旗帜标志多选红、黄、蓝这三原色,是有其原因。原本校徽的颜色,以蓝色为主调,给予沉稳的感觉,加上热情的红、黄色,带来愉悦的感受,符合日新校徽的主要意象太阳,及“又日新”的校名。而灰色呢,基本上是一个中立、平稳的颜色,也就是说,不会激发什么感觉。在设计上,一般作为背景颜色,以突出其他颜色,而不作为唯一的色彩。除此之外,灰色的校徽也不方便辨识信件的正副本,在茫茫文件中,也不好找,毕竟人类的眼睛还是对红黄色比较敏感。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历代的日新校徽都是用蓝、黄及/或红色,而从不使用灰色。日新新校徽灰暗,也没有什么其他色彩来引人注目,有点浪费人类辛辛苦苦维持在基因库里的三种视锥细胞。

再来,标志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文化背景。盾牌造型源头就是西方战争文化中的袍徽,因此引申出保护、坚固等意味,当然也给人一种“使用这个徽章的组织历史就是很悠久”的感觉,所以欧美许多历史悠远的大学都使用盾牌造型的校徽。这些大学一般也是城市的起因,也是市区的中心,使用这种带有“一方诸侯”气派的校徽,无可厚非。但日新可不是西方的大学,而是延续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小小园地。观历代校徽,多使用圆形作为主体图形,充满了流动饱满之美,也符合中华文化中圆融完美的寓意。在视觉上,圆面也带来聚焦。现有的圆形校徽让人的视觉集中在中间的太阳,给人铺面的兴兴向荣。新校徽则失去了这种效果,海水波浪上的横额则成了标志的中心。不过,若四校都是使用新校徽,那么横额上的校名的确需要更明显一些。

最后,标志的设计需要传递一所机构的背景。日新的主要群体也是未成年人,所以校徽的设计也应带来活泼的理念。日新能够百年,靠的是源头的清水。金属的锋利及寒冷,不太符合学校的本质。除此新校徽的山形设计,对应大山脚山,确实是不错的想法,但是对比传统山墙设计,新校徽的山形倒像火属山墙,火烧山,感觉不太吉利。大山脚的山也不长这样,只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主峰,圆锥型地缓缓铺开。

日新不是第一所使用盾牌、太阳及波浪的意象作为校徽。加拿大温哥华卑诗大学(1908年建校)的校徽也使用了这个设计,不过他们的校徽线条干净利落。平日使用的校徽为全蓝色,但在重要文件如毕业证书上,太阳是黄色的。这个新校徽也是在百年校庆前更换的,化简了设计,但主题意象及颜色不变。当年也是闹腾了好一会,但是后来也不得不接受。对于未来的新生,反正他们没见过旧的校徽;对于校友,反正最美的校园,是在回忆里。所以,只要日新董事部坚决更换校徽,其他人最终也是会接受的。



2018年9月23日星期日

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

不察春至

风拍窗梦醒
满地落英休
淡淡苍枝上
悄悄粉一头

17.5.18
只有起兴,没有情。

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意外之喜

差不多一个月以前,面子书很贴心地给我推送了理科大学的一个演出——“Menua Kitai”。我看到沙贝琴(“Sape”),就决定要去听一听,因为我特别喜欢沙贝琴的音色。

我原本也没报多大的期待,虽然演出者是入围了亚洲达人秀半决赛的“Sada Borneo”(婆罗洲的音乐)。出席者也多数是学生,感觉他们没做特别多的推广。

入场前在礼堂门口有个欢迎舞蹈,应该是理大的学生演出的。开场前的介绍,由于印象的问题,让我有点担心接下来的效果。但是,当乐者出现后,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旁白优美地伊班文朗读,但我们进入故事的世界。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民在欲望中疯狂而死亡,然后公主自我牺牲以换取人民的重生。我没学过伊班文,是怎么知道旁白在念什么呢?是字幕,所以我才得知“Menua Kitai”的意思是森林的回声(但介绍说是我们的土地,可能是我记错了)。伊班文的音调听起来和马来文差不多,里头也有一些词汇是一样的,如“mata”(眼睛)、“serta”(和)以及“berdiri”(站)。

最让我惊艳的是理大的舞蹈团(“Kakitari Dance Troupe”),现代舞的表达特别有力,在前半段的《金山》以及《音乐庆典及嗨呀组曲》展现人民失去理智特别癫狂的样子,从刷手机到蹲在地上不断地甩手,人民慢慢的自取灭亡,那种倒在地上挣扎但爬不起来的样子,特别动人。公主的痛苦,下定决心牺牲自己,慢慢退场的样子,也让人产生共鸣。人民重生的样子,慢慢地坐起,像一棵棵从土里长出来的新芽;人民感激及送别已经成神的公主,再加上公主的不舍之情,让人窝心。

最后介绍团队发现舞蹈员里各族群都有,男女也差不多对半,只是都穿得一样,全白上衣加上阔腿裤,站在舞台上很难分清楚。全场穿得最华丽的是旁白和乐队。

我觉得来这个真的特别值得,聆听马来西亚传统音乐(现代版),欣赏现代舞蹈(传统手势混杂版),才二十块。应该建议中学的舞蹈团也来观赏,学习学习。


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游西湖

空气轻度污染,谢田璐千里开小黄车。

停车欲揽新磨镜
残荷双双笑我痴
但见峦峰披白袄
红霞满面胜西子

17.1.18

2018年1月3日星期三

华侨大学正门口取刀有感·赠田璐



误携果刀欲搭快车,只得将其藏于校园一隅,隔日再取。谢田璐友开车锁以供吾骑。

细雨黄车役
枯池白鹭多
啄泥三五步
不见万车梭

17.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