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小餐厅的风格,正好可以写成:那佳。由于是小本经营,店主根据市面上的时鲜决定菜单,在前一天晚上生成隔日提供的一组米饭套餐和一道面食,另有小食若干,有点厨师发办的味道。有时候也有蛋糕,但蛋糕是什么口味取决于蛋糕师傅的灵感。店主本身做饭有点随心所欲,并不讲究产品管控,所以就算是名称相同的菜,配菜也会不一样,而且具体的调味也有差异,每次吃都是一个惊喜。我和我的朋友是店主的葱油拌面的忠实爱好者,几乎逢见必来,但必须说每次吃起来味道都有点不一样。和店主反映过,店主回答:“菜便宜就多放一点【葱】,菜贵就少放一点。”真是非常任性的回答呀。
也就是如此居家的口味,百吃不厌,才吸引了许多熟客。有些人甚至天天都来!而且,升级成了熟客之后也是有福利的。店主对熟客的口味了如指掌,像每次见到我都会多给我放点青菜,只因为我喜欢。 除此之外,熟客也可以提出菜单意见,比如和店主撒撒娇说很久没吃到擂茶了,店主也会考虑近期又做一次,因为店主喜新厌旧,常常会忘记以前常做的招牌菜。又如有次见到店主手受伤了,原来是切豆蔻煮豆蔻水的时候切到手(“有些钱还是要给别人赚。”),当时问剩下的豆蔻种子怎么处理。原本店主还不知道要拿它们怎么办,但听我说以前欧洲人拿来煮肉之后,隔天上了一个豆蔻鸡柳饭。我来打包的时候,店主又担心这道菜没有经过市场考验不够美味还送了一尾煎鲭鱼(刚好有另一位熟客想吃,我也是幸运地给福泽喷到了。)。
店主如此热情,有时候真担心这家店是否能够盈利。毕竟店开在老街区,客流量怎么样都不上新兴的商业区。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少,如果一下子人潮涌入也接待不来(而且店主至今还没掌握一次煮三人以上分量的功夫)。只能寄望租金涨幅不大,顾客如滴水少而不断,让小店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给这个老去的街区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毕竟二战前的老木屋呀,都是要有人气蒸腾,时时有人关注,才能矗立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