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日星期六

巴塞羅那小吃

自從看了安東尼•波登在巴塞羅那的罐頭小吃吧大快朵頤後,我似乎受到了蠱惑,雖然猜想這些罐頭大概又腥又鹹,還是一直想要去嘗試巴塞羅那這個海濱城市的海鮮罐頭。因此,當朋友問我春假要上哪兒時,我一口咬定要去巴塞羅那,死不松口。出發前,我根據網上推薦選了一家出眾且離我們酒店不遠的小吃吧,並依評語準備好胃口及錢包。

巴塞羅那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歷史悠久,建築奇特。舊區裏的建築肩並肩,巷子窄小。我們看著谷歌地圖,在陰暗的巷子裏穿梭,尋找著名的香檳小吃吧(El Xampanyet)。抵達時,店家尚未營業,但已有不少人在等候。待捲簾門一拉起,露出木框玻璃門前吊著的一排大火腿時,食客就魚貫而入。所幸我們找到一個角落的小桌子,正好擠下我們倆。

我們沒拿菜單(反正我们看不懂加泰羅尼亞语),直接讓親切的侍者給我們上店裡的招牌菜。等待時,我去欣賞古色古香的溫暖色系貼磚店面和吧臺上排得整整齊齊的罐頭和各類小吃。靠海吃海,這裡的小吃和罐頭以海味居多。罐頭裏的紅肉白肌,各自泡在油、鹽水或其他醃汁裏,指不勝屈。

最先上來的是加泰羅尼亞特色——番茄麵包(pa amb tomàquet)。番茄麵包簡單卻美味,切開烤過的長棍麵包,揉上新鮮番茄,像是不要錢地淋上一大灘橄欖油(重點),最後再撒上一把鹽。隨之而來的是冷盤,有小甜椒釀乳酪、沙丁魚小餅乾、馬鈴薯片釀辣香腸和乳酪、火腿面包、雞肉番茄幹以及我念念不忘的罐頭魚——泡在油裏的鮪魚和腌在鹽水裏的鳀魚。吃了一小口,罐頭魚肉又冷又油,就如我想象那樣。接著終於上熱菜了,先是上了豬肉炒青椒,配著橄欖油調成的醬汁,然后來了泡在油裏的番茄汁燒魷魚茄子。朋友連忙拍照留存,說讓他媽別再嫌他燒的茄子油。

這些菜看著分量不大,但我們很快就吃飽了,連忙讓侍者停止上菜。最後我們喝著飲料,佩服地看鄰桌的白人夫妻以那很油的番茄面包蘸著燒茄子的油,將白瓷碟子擦得幹幹凈凈。不知是因為波登的加持還是新鮮感在作祟,我竟然覺得這個不便宜的油膩膩晚餐好吃極了,至今仍然後悔臨走前沒再光顧一次。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

雲南米線

清明節後,我打著慰問受困者的名義,探望在雙溪版納植物園工作的同學。同學熱誠大方,不但讓我蹭車蹭房蹭網,連一日三餐都讓我蹭飯。所以,每天早上我去早市溜達之後,還是會和她去再吃第二顿早餐。同學雷打不动,日日都在固定的地方吃早餐,即是植物園吊橋入口處的米線店,因為她認為這家老闆娘有鎮上早上最好吃的米線(絕對不是因為店址是在植物園入口。)

米線是雲南的特色美食,由米(漿)壓制而成。除了米線,米漿還可以製成米干。米干有寬細之分。細米干賣相和粿條差不多,而寬米干比細米干粗一倍。雲南最出名的米線美食是過橋米線,但其實各市各鎮各家的米線各有千秋——配料湯底反應地域口味,揭露舌尖歷史。这里的老闆娘有兩種湯底可選:豬小腿骨熬成的清湯或是花生熬成的白色濃湯。在喜歡酸辣的雲南,這兩種湯很難得地都不辣。

由於同學天天報到,老闆娘比吊橋門口的守衛更早記住了同學的臉孔。同學早已形成固定的口味,所以每次點餐時,她只需吩咐老闆娘我那天要什麼花樣,因為我想把三種米線米干及二種湯底都吃一遍。老闆娘先煮米線,米線煮好後趕緊撈起,淋上一大勺湯,再放上一大匙的豬肉塊后,才將米線遞給食客,讓食客到後方選調料及配菜,根據個人的口味,自行改變米線的味道。店內後頭放了一張長桌,長桌上擺滿瓶瓶罐罐、盤盤碗碗,琳琅滿目的調料讓人眼花繚亂,一時無從下手:除了鹽和味精之外,油有蒜頭油、木姜子油、麻油、麻椒油、乾辣椒油;醬有醬油、辣醬、辣豆瓣醬、豆豉醬、炒辣豆瓣醬;菜有蕃茄碎、鹹菜、酸泡包菜胡蘿蔔、新剁小米辣(虎椒)、汆韭菜、燙豆芽;香料有芝麻粒、麻椒碎;其他调味液还有姜末香菜水、酱油泡姜葱香菜末、醋、米醋⋯⋯千變萬化的調料及湯底組合,讓我每天吃的米線都是新的口味,直到離開勐侖我都尚未調出我自己最愛的調料比例。

出門旅遊,如果有一個當地朋友當嚮導,那是最好不過的事了。若我跟著旅行團,我是絕無機會到這間小店吃飯;若我獨自一人旅遊,我可能也會和這個美味擦肩而過,因為這家店連招牌都沒有,又早早就賣完收攤了。感激同學介紹我這麼好吃的米線,這大概是淡口的我在雲南吃過最合口味的食物了。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

榴梿季

行动管制令终于要接近尾声(希望这次是真的)的同时,榴梿季节也悄悄地到来了。街边每棵大树下,似乎都有一个榴梿摊。连在北京的同学也吃上了榴梿。

这么多个榴梿的栽培品种,猫山王似乎是最有名气的。前几年几乎所有的榴梿加工食品都要打赏猫山王这个招牌,以至我一见打“猫山王”招牌的都和这种人工榴梿味画上等号。

去年真吃到了猫山王,除了一核就上火外,滋味也就一般般,感觉徒有虚名。但听在巴生工作的表姐说,北马的猫山王是真的不好吃,名副其实的猫山王,只有在彭亨生长。这是不是南橘北枳呢?

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

失眠不吃药

【我的助眠秘方】失眠不吃药

也许是年头天气太热,也许是疫情的曙光迟迟没有露脸,反正我自1月底就开始失眠,常常都是不盖被子躺在床上,脑子里开始演大戏,思绪乱得像放学的校门口,出狱小鸟那样横冲直撞。想安眠,得先安神。这时候,我只能努力让自己静下来。有时候,我会尝试给自己唱催眠曲,并有规律地拍打自己的大腿,假装是我妈在哄我入眠,像小时候那样。可惜我已经长大了,这个方法一般行不通。

现在对我而言,比较有效的入睡法是478呼吸法。简单来说,用鼻子吸气4秒,憋气7秒,再微微开口呼气8秒。在这个过程中要专心,慢慢体会身体的变化,感受膈肌的动作。这么一来,杂乱的思绪就可以收回来。呼气的时候也要放松,如果真呼不到8秒也不要强求。一般上重复几个回合,我就会因为缺氧触动了迷走神经而陷入昏昏欲睡的境界。如果再不行,我会压一压劳宫穴(屈中指抵掌心处)泄肝火,省得我如此急躁。

话虽这么说,很多时候这个方法也没有效果。一般翻来覆去到12点左右我就会放弃睡觉,认命起床,再冲一次凉,物理驱燥,等待水汽蒸发的同时,打开文档刨刨文字(如这篇文章)。待各种念头都书写下来,夜已深天已冷。这时再钻入凉凉的被窝里,让厚重的被子提供我足够的压力,像是母亲的拥抱,助我入眠。

刊登于星洲日报·星云·2020-04-15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

奥利蒂丝

你可否会回头
看我那一眼
在最后一段路
小道崎岖
我们也许摔了
一次两次
三次
你手心
沾湿了我的
回忆
像是画家笔下
不满意的画
看一次
    添一笔
将最初
隐藏在
一片一片的
色彩后面
你可否会回头
让我在
最美的时候
做最美的画

13.1.20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无题

我把口罩挂在班兰树上
看它像浪里的帆船
独自在风中摆荡
死亡隐约来过
像是放学的路上
邻居家的弹琴声

见过日本鬼的婆婆
也老了
闯过七条不敢过的小渠
藏于嗡嗡茅草间
也只是午后的故事

长江滚滚向东
南美河缓缓向西
叶间乌鸦呱噪
死亡在逗弄
影子和落叶混杂
不远,也不近

星洲日报 2020-03-13 文艺春秋

2020年3月7日星期六

开天窗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木         木
木      云  木
木   鸟     木
木         木
木 云云      木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我
    床


3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