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風和日麗,走到腳軟——史蒂夫斯頓遊記(二)

罐頭食品加工廠,還看喬治亞灣罐頭厰國家歷史遺址(National Historic Site: Gulf of Georgia Cannery)。喬治亞灣罐頭厰算比較晚期才建成,先是加工鮭魚,後來從第二次大戰期間轉變成鯡魚罐頭厰。鯡魚油多,但不是普通的難吃,所以士兵都很討厭它。話説在一戰期間,罐頭是裝在雪松(香柏)木的盒子裏,所以若貨船被敵方擊沉,只要拿上開罐器,抱上一盒罐頭,至少不會沉下去。但到了二戰時,爲了減少成本,換成了浮力不怎麽樣紙盒……


當漁夫回到罐頭厰時,男員工會用一個裝在木棍上的鈎,挑出想要的魚種,勾著魚鰓,放入輸送帶(早期是放進推車)。輸送帶把魚送到有三十個華人組成的屠殺隊,去頭除尾,開腹取内臟,沒幾秒就能搞定一條魚。後來科技進步,有了效率是那群華人兩倍的自動劏魚機,當年種族歧視嚴重,這機器就叫著鉄窄眼(Iron Chink)。那是沒什麽安全措施,零件都曝露在外頭,那些頭呀尾呀内臟多半是到處亂飛,而且,一不小心會斷手指的……


接著那些魚就被送給日本婦女組,去鱗清洗,用的是冰水,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同樣魚鱗也是亂飛,污水一般上直接排回河裏。接著男員工把魚丟入切割機,切成與罐頭同高的大小。機器同樣沒安全措施,頭髮被扯入後失掉一些頭皮事小,丟腦袋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員工會把頭髮壓得平平,並戴有前面有帽檐的帽子,作爲一個警示,因為突出的帽檐會先讓帽子被機器卷上,但人還是不會有事。接著就是裝罐,可以用機器裝,但裝出來不是很美觀,魚肉可能會壓爛,也不能排整齊,所以有時候還是由婦女裝罐,雖然效率低了點,但裝出來美觀大方,可以賣個較好的價錢。裝好后送入一個稱重機器,把魚裝得過少或過多的罐頭挑出來,送到一旁,手感極好的女員工就會把過多的魚拿出,把魚給加入過輕的罐頭,或是把人指挑出……接著則是用機器裝蓋,清洗罐頭表面(用酸),然後拿去高壓爐煮。一個高壓爐一次煮幾百個罐頭,但同時有好幾個爐在運作,所以男員工每七分鐘就要看一個爐,很忙的。由於是關蓋后才煮,所以蓋子不能封死,不然會爆炸。一般上罐頭蓋有一個小孔,所以煮的時候可以透氣,而後用鉛合起,造成千千萬萬的鉛中毒……

煮好后要放上二十四個小時冷卻,才能貼上標簽。早期時候貼的是美國印第安人之類,充滿(白人眼中)美洲風味的圖案;二戰期間貼的是同盟國國旗這種愛國主義圖案;二戰后貼的主要是加拿大騎警——英國人也是很喜歡舶來品,有老人記得小時候這些加拿大鮭魚罐頭是星期日才能吃到的美饌。標簽貼好后就裝箱運出去,當年產量極大,每半個小時出一輛貨車。

后來發現日本人喜愛吃魚卵,所以另外取出魚卵來賣。雖然捕的魚少了,但收入反而增加了。

鮭魚產量減少后,鯡魚就成了主要的罐頭加工原料。後來厰主發現鯡魚油可以賣得更好,就不做鯡魚罐頭,而是鯡魚油及其他副產品了。首先要分開鯡魚肉和液體,所以一般上是把新鮮鯡魚放上幾天,稍微腐爛后才開始加工。話説1979年這間工廠在兩天内關閉后(好像是因爲不賺錢),厰内的東西無人收拾,1984年加拿大政府接手打開大門時,一切擺設沒人觸碰,包括正在加工和等待加工的那堆鯡魚。他們當時大概傻了眼,不知從哪裏開始收拾才好。那些粘在天花板上魚鱗,至今還是拿不下來。我能夠想象,那時候的味道大概有多難聞,那幾年間這厰是多麽適合棄尸。


輸送帶把鯡魚送入壓榨機(制酒廠榨葡萄汁用的那種,同機不同命),魚肉魚骨什麽的都會被壓成糊,魚油血液之類就掉到下面的槽,送到一個大格子,加水,比較輕的魚油就會浮上來,流到一邊的桶,重復這步驟三四次,就能拿到純淨的魚油。有些魚油還混在水裏,所以那些水要放入分離器機器(奶油分離器,亦是同機不同命),較輕的魚油會被甩出。把收集到的魚油混在一起,無色無味(至少沒有鯡魚味了),送入冷凍箱冷凍,取出浮在上面價值更高的白色東西(想不起來是什麽了……),剩下的油就可以賣了。

剩下的榨汁液 一開始是直接倒進河裏,後來政府立法阻止后,改蒸發掉水分,剩下紅褐色的濃液,富有營養,作爲動物營養添加劑賣了。而魚糊則放入烘乾機(原理和衣服烘乾機相同),烘乾后絞碎做成魚粉,裝袋賣出,可作爲動物飼料或肥料。

以上就是魚加工過程。直到70年代初,附近有一間華人雜貨店“同和號”(Hong Wo),以前做罐頭厰員工的生意和做華人的承包人,負責招華人員工。這間店也是最早裝上電話的地點之一,好方便店主訂貨。但原店及貨倉在1979年被打上火警危樓的標簽,推倒了。現在喬治亞灣罐頭厰國家歷史遺址有一個復原的店面。很多人還記得那間店,會在冊子上留言。


就這樣,我的旅程結束了。我看到的景點有喬治亞灣罐頭厰國家歷史遺址、布里坦尼亚船坞国家历史遗址、日本漁夫雕像、工野庭院(Kuno Japanese Garden)、漁夫紀念碑(Fisherman's Memorial Needle)、 武術舘(Martial Arts Centre)、加拿大日本人文化中心(Japanese Canadian Cultural Centre),基本上就這樣。不建議去武術舘和加拿大日本人文化中心,沒看頭,是社區中心而已,不知道爲何作爲景點標在旅遊冊上。布里坦尼亚船坞国家历史遗址其實離市中心挺遠的,要走上一段路(路邊一棵樹都沒有,很熱),但參觀免費,不過得受制于志願者的人數,有時候很多景點沒有開放。喬治亞灣罐頭厰國家歷史遺址入門費是加元七塊八,但每個小時有講解,一般上沒什麽遊客,所以講解員講得清楚,整程大約四十五分鐘,再加上十五分鈡的電影(紀錄片),太劃得來了,至少比那美術館更物有所值。日本漁夫雕像就去布里坦尼亚船坞国家历史遗址在路旁,不是很顯眼。工野庭院和漁夫紀念碑在喬治亞灣罐頭厰國家歷史遺址五分鐘外的加裏角公園,也是沒什麽,想看海還是野餐才去吧。雖然,那海也沒什麽好看,污染嚴重到要立牌警告大衆別下海游泳……

紀念先人。

不過,還是可以看看漁船的,而且現在不是捕魚季節,漁簍堆了很多。


============
終于寫完了,好久沒寫那麽長的敍述文了。

没有评论: